★氣壓計的醒思★觀後感 話說在美國的某所大學,在舉行過期末考後,老師打算將其中一名學生的物理科評定為零分,而這名學生卻堅決認為他應該得到滿分。兩人互不相讓沒有結果。最後雙方達成協議,決定委請另一位公正的老師來裁決。 這位被委任的老師首先要了解一下試卷的內容,原來,試卷上的的題目是這樣的:「試說明如何利用一具氣壓計測出一棟大樓的高度。」那名學生的答案是:「將此氣壓計攜至大樓頂端,繫上一長繩,然後將氣壓計垂放至街道上,再將其收回。測量所用繩子之長度,則此長度即為大樓之高度。」 看完之後,他覺得這位學生的回答完整而正確,的確有充足的理由得到滿分。這位老師繼而又想,高分應該代表這名學生在物理學能力上的一種肯定,而他的答案卻顯然不能證明如此,於是他建議給這位學生另一次做答的機會。 這一次,他有六分鐘的時間回答問題。老師並且一再提醒他,答案中必須包含物理學方面的知識。過了五分鐘之後,他的答案仍然一片空白。老師問他說是不是準備放棄了。他抬起頭來回答說:「不!對於這個問題,我有許多不同的答案。我只是在思考一個最佳的答案。」在最後一分鐘裡,他一口氣寫完了答案。 他的回答是這樣的:「將氣壓計拿到大樓頂端,身體貼近屋頂邊緣,拋下氣壓計,用馬表計算落地的時間。然後利用公式S=1/2at^2,即可算出大樓的高度。」 原任的授課老師看完答案後一陣苦笑,決定投降。而那位委任的老師,則給了這位學生接近滿分的成績。 在離開辦公室之時,那位受託的老師突然想起這名學生曾提到他還有許多不同的答案,於是又將他找來,問他到底是些什麼答案。學生回答說:「沒錯。還有許多方法一樣可以測出大樓的高度。舉例來說,你可以在大晴天將氣壓計拿到室外,量出氣壓計及其影子的長度,再量出建築物影子的長度,利用簡單的比例關係,即可計算出建築物的高度。」 聽完後,老師說:「很好,那其它的呢?」於是他又繼續回答說:「有一個非常基本的計算法,我想你會喜歡的。只要拿著氣壓計沿著階梯而上,一面沿著牆壁用氣壓計的長度為單位,畫下記號。最後,計算一下這些記號的數目,即可得到大樓的高度,這是一個非常直接的方法。當然啦,如果你希望用一個較複雜的方法,可以將氣壓計繫於繩子的末端,當作鐘瞻@般簞吽A然後分別在街道,以及樓頂測出其重力加速度,利用此差異即可求出大樓的高度。」最後他下結論說,還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解決此一問題。也陶怞n的方法就是直接帶著氣壓計去敲管理員的門。當管理員出來應門時,對他說:「管理員先生,我這兒有個很棒的氣壓計,如果你願意告訴我這棟大樓的高度,我就把它送給你。」 這時候,老師忍不住問他說:「你難道真的不知道這個問題的正確解答嗎?」他承認說知道,但他接著說:「從小到大,我已經厭倦老師不斷教導我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使用『科學的方法』,而不是教導我們去認識事物的構造與本質。因此,我才以這種玩笑的方式來表達我的抗議。」 讀完這段故事,相信念過國中理化的人都會莞爾。如果我們國家的學生拿到這道題目,會如何做答呢?而老師看到這類不按常理的答案,又會如何處理呢?.
- Jan 18 Wed 2012 01:15
★氣壓計的醒思★觀後感
- Dec 31 Sat 2011 21:35
星雲大師《金剛經》白話文淺譯
星雲大師《金剛經》白話文淺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金剛般若》這部經是我阿難親自聽到佛陀這樣說的:那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只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眾隨侍左右。有一天,已到了吃飯的時候了。佛陀穿上袈裟,拿著飯缽,帶領著弟子們走進舍衛城去乞食。不分貧富不分貴賤,挨家挨戶地托缽,乞食後,回到給孤獨園中。吃過飯後,佛陀將衣、缽收拾好,洗淨了雙足,舖好座位便盤腿靜坐。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這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站起來,偏袒著右肩,以右膝跪地,雙手合拿,虔誠恭敬地向佛陀問道:「世間希有的佛陀!佛陀善於愛護顧念諸菩薩,善於教導付囑諸菩薩。佛陀!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已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如何才能安住?如何才能降伏妄心?」佛陀嘉許說:「很好!很好!須菩提!正如你所說,佛陀善於愛護顧念諸菩薩,善於教導付囑諸菩薩。你們現在細心靜聽,我為你們解說,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妄想心,善男子、善女人,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應該如下所說,如此去安住菩提心,不令忘失;如此去降伏妄想心,令它不再生起。」「是的,佛陀!我們大家都樂意聽聞。」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佛陀告訴須菩提,「諸位菩薩摩訶薩,應當如此降伏妄心;對所有一切眾生,不同生命形態的卵生、濕生、化生;有色身、無色身;有心思想念的、無心思想念的、不是有想不是無想的眾生等,都要使他們進入無餘涅槃的境界,了斷一切苦報、煩惱,渡過生死苦海,到達不生不死之地。如此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其實並不見有一個眾生為我所度。這是什麼緣故?須菩提!若菩薩妄執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對待別分,以為有個我能化度眾生,又見有所謂的眾生為我所度,這樣就不能稱為菩薩了。“復次,須菩提,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再者,菩薩了知一切諸法其性本空,為因緣聚滅會合,所以於世間所有的萬事萬物,都應無所執著,以此無住法中,修行布施,利益眾生。也就是六根清淨,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而去行布施。這是什麼緣故?若菩薩修行無相布施,沒有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當然布施後更不存求報的念頭,這種三輪體空,無相而施的福德是不可思量。「須菩提!你認為東方的虛空可以思量得到嗎?」「不可思量的,佛陀!」「須菩提!那麼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的虛空,可以思量得到嗎?」「不可思量的,佛陀!」「須菩提!菩薩因體悟三輪體空,不執著事相而行布施,其所得的福德,也和十方虛空一樣,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只要依著我的教法修行,自然能令妄心不起,真正安住於清淨的菩提本心。」“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須菩提!你認為可以從身相見到佛陀嗎?」「不可以的,佛陀!不可以從身相見到佛陀。為什麼?因為佛陀所說的身相,指的是色身。色身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是因緣生滅,虛妄不實的,並非真實永存之身。佛陀的真實法身,等如虛空,無所不在。但是法身無相,凡眼是無法親見,只有明暸五蘊假合的幻相,才能親到佛陀不生不滅的法身。」佛陀告訴須菩提說:「不僅佛身如此,凡是世間所有諸相,都是生滅遷流的相,虛妄不實的。若能了達世間虛妄的本質,就能見到佛陀的法身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須菩須又問道:「佛陀!後世的許多眾生,聽聞您今日所說的微妙言說、章句,能不能因此而生實信之心?」 佛陀回答須菩提說:「不要這樣懷疑;在我滅度後的第五個五百年,若有持守戒律、廣修福德的人,能從這些言說章句,體悟無住的實相般若妙義,而生出難得的真實信心。應當知道這些人,不止曾經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種植諸善根,其實他們已們已于劫來,奉事諸佛,種諸善根,現世聞說大乘無住的般若真理,乃至只是一念之間生起清淨信心的人,須菩提!如來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的,這些善根眾生,是會得到無限福德的。 「這是什麼道理呢?是因為這些善根眾生,不再妄執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對待分別,不會執著有為的生滅法相,也不會執著無為的空寂法相。也沒有不是諸法的執相。如此則心無所住,而修無相之行,故獲功德廣大。 「這是什麼緣故呢?如果眾生一念心,心,于有所取著,則會落於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對待分別中。同樣地,若眾生執著種種法相,即於我、人等四相有所取著。若又執著無法相,則同樣地也會落於我、人等四相的對待分別中。「因為取法則滯於有,以為有實有的生滅法相可離;取非法則泥於空,以為又有空寂的非法相可證得,不能與空理相契,所以法相與非法相都不該執取。 因此,如來常說:「你們諸位比丘應當知曉,我所說的佛法,就如同那渡人到岸的舟楫,到達彼岸之後,即應棄舟登岸,不可揹負不舍。所以,未悟道時,須依法修持,悟道後就不該執著于法,至於那偏執於非法的妄心,更是應當舍去。」“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須菩提!你認為如來已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嗎?如來有所說法嗎?」須菩提回答說:「就我所了解佛陀說法的義理,是沒有一定的法可以叫做無上正等正覺,也沒有固定的法,為如來所說。什麼緣故呢?因為如來所說的法,都是為了眾生修行及開悟眾生而假設的方便之法,不可以執取,般若的實相,是無法以語言詮釋的,執著實有的菩提可得,也不可執著沒有菩提正覺,落於有和空,都是錯誤的。「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沒有一定的法名為菩提,一切賢聖,也都是依寂滅的無為法而修,因證悟的深淺不同,才產生有三賢十聖等階位的差別。“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須菩提!譬若有人用盛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去布施結緣,你認為這人所獲得的福德果報,多不多呢?」 須菩提回答道:「很多,佛陀!為什麼?因為七寶布施,所獲得的是世間有相的福德,所以佛陀說福德多;如果從性上說,沒有所謂福德的名稱,哪裡有多和少可說呢?佛陀不過是隨順世俗,說七寶的布施,所獲的福德是很多。」 「如果又有一人,能夠信受奉持此部經,即使短至受持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夠為他人解說,那麼,他所得的福德果報更要勝過布施七寶的人。什麼緣故呢?須菩提!因為十方一切諸佛,都從此經出生,此般若法為諸佛之母;又一切無上正等正覺法,亦從此經出生,此經又為諸法之母。因此,如果沒有此經,也就沒有十方一切諸佛,以及成佛的無上正等正覺法。 「須菩提!所謂的佛法,不過依俗諦而立的假名,並非就是真實的佛法,因為眾生有凡聖迷悟的分別執著,佛陀為了開悟眾生,不得不方便言說。若以法性畢竟空而言,求諸佛的名字稱尚不可得,還有什麼叫做成佛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呢?」“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須菩提!你認為須陀洹會生起這樣的心念?『我已證得須陀洹果!』」須菩提回答:「不會的,佛陀!為什麼呢?須陀洹的意思是入聖流,而事實上是無所入的,不執著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境相,因為心中沒有取捨的妄念,不隨六塵流轉,所以,才叫作須陀洹。」「須菩提!你認為斯陀含會有那樣的念頭嗎?『我已證得斯陀含果!』」「不會的,佛陀!什麼緣故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來,已證初果,要再一往天再上,再一來人間,斷除欲界思惑。而事實上,他對於五欲六塵已不起貪愛了,應是體順無為真如之理,在這無為真如之理上,那有往來之相呢?因為他已無往來之相,所以才叫做斯陀含。」「須菩提!你認為阿那含能有這樣的心念嗎?『我已得阿那含果?』」「不會的,佛陀!為什麼?阿那含的意思是不來,二果斯陀含,斷除了欲界思惑以後,就永久居住於色界的四禪天,享受天上的福樂,不再來人間,所以才名為不來。所以心中已沒有來不來的分別。因此,才稱為阿那含。若他尚有證果之念,便是著了不來之相,就不可以稱為阿那含。」「須菩提!阿羅漢能起一種念頭?『我已證得阿羅漢果!』」「不會的,佛陀!怎麼說呢?因為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法叫做阿羅漢。所謂的阿羅漢是徹悟我、法二空,不再隨妄境動念,只是寂然如如,才為此立一假名。佛陀!如果阿羅漢起了我得阿羅漢的念頭,那麼,就是有了我、人、眾生、壽者等法相對待分別,就不可以稱為阿羅漢。「佛陀!您說我已證得無諍三昧,是人中第一,亦為羅漢中第一離欲的阿羅漢。但我並沒有執著我是離欲羅漢的念頭。佛陀!如果我有得阿羅漢道的念頭,佛陀就不會稱我為阿羅漢,那麼,佛陀也不會贊歎我是歡喜修阿蘭那行。因為須菩提並不存有修行的心相,妄念不生,所以才稱為是歡喜修阿蘭那行的。」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于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佛陀再問須菩提:「你認為如何?佛陀以前在然燈佛時,有沒有得到什麼成佛的妙法?」「沒有的,佛陀!因為諸法實相,本來清淨具足,沒有什麼可說,也沒有什麼可得的成佛妙法。如果有所得的心,就無法和真如實相相契合。」佛陀頷首微笑,因為須菩提已領悟了真空無相法的真諦。於是,佛陀接著問道:「須菩提!你認為如何?菩薩有沒有莊嚴佛土呢?」「沒有的,佛陀!為什麼呢?菩薩莊嚴佛土,只是權設方便,度化眾生,若存有莊嚴清淨佛土的心念,便是著相執法,就不是清淨心。著相的莊嚴佛土,便落入世間的有漏福德,即非真正莊嚴佛土。莊嚴二字,只是為了度化眾生,權立一個名相而已。」「所以,須菩提!諸位大菩薩都應該像這樣生起清淨心,不應該對眼識所見的種種色相生起迷戀、執著,也不應該執迷於聲香味觸法等塵境,應該心無所住,令清淨自心顯露。「須菩提!譬如有一個人,他的身體像須彌山王那樣高大,你認為如何?他這個身體大不大?」須菩提回答道:「很大的,佛陀!為什麼呢?佛陀所說的不是無相的法身,是指有形色、大小的色身,因此稱這身體為大。如果以法身而言,是不可丈量,當然不是世間大小分別所能涵蓋的。」“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須菩提!像恆河中所有沙數,每一粒沙又成一恆河,這麼多的恆河沙數,你認為算不算多呢?」須菩提回答:「太多了,佛陀!如果以一粒沙表示一個恆河,恆河尚且無法計數,何況是恆河裡的沙數呢?」「須菩提!我現在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拿了七寶積滿恆河沙數那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來布施,他們所獲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回答:「非常多,佛陀!」佛陀進一步告訴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對這部《金剛經》能夠信受奉持,甚至只是受持四句偈等,能夠將經義向他人解說,使別人也對這部經生起無限信仰之心。那麼,這個法施的福德勝過七寶布施的福德。“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其次,須菩提!不論什麼人,什麼處所,只要是解說這部《金剛經》,甚至只是經中的四句偈而已,這個說經的地方,一切世間,所有的天、人、阿修羅等,都應該前來護持、恭敬恭養,就如同供養佛的塔廟一樣,更何況有人能盡他自己的所能,對這部經義信受奉行、讀誦受持。須菩提!你們應當知道,這樣的人已成就了最上第一希有的妙法。這部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佛的住處,應當恭敬恭養。並且應尊重佛陀的一切弟子,因為有佛陀的地方,必定有聖賢弟子大眾隨侍左右。」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這時候,須菩提請示佛陀說道:「佛陀!這部經應當如何稱呼呢?我們應當如何信受奉持?」佛陀告訴須菩提:「這部經的名字就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真如法性如金剛之堅固猛利,不為物所摧毀,以此名稱,你應當奉持。為什麼呢?須菩提!佛陀所說的般若波羅蜜,為令眾生迷途知返,離苦得樂,因此立此假名,隨應眾生機緣說法,其實並非有般若可以取著。只因為法本無說,心亦無名。」「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如來有所說法嗎?」須菩提回答道:「佛陀!如來無所說法。」「須菩提!你以為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微塵,算不算多呢?」須菩提回答說:「非常多,佛陀!」「須菩提!這些微塵,畢竟也只是因緣聚合的假相,所以如來說這些微塵,不是具有真實體的微塵,只是假名叫做微塵而已。如來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也是緣成則聚,緣盡則滅,空無自性,不是真實不變的,只是假名為世界而已。」「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可不可以從三十二相上見到如來呢?」「不可以的,佛陀!不可以從三十二相上見如來的真實面目。為什麼呢?如來所說的三十二相。應身為度化眾生而出現的因緣假相。所以,不是如來真實的法身理體,只是假名為三十二相而已。」「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恆河沙數的身命來布施;又有人只從這部經典信受奉持,甚至只是經中的四句偈而已,並且為他人解說,使其明暸自性,他所得的福德遠勝過用身命布施的人。」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這時候,須菩提聽聞了這部經的妙義,深深的了悟金剛經的義理旨趣,感激涕零地向佛陀頂禮贊歎,並請示佛陀說道:「世上希有的佛陀!佛陀所說的甚深微妙的經典,是我證得阿羅漢果,獲得慧眼以來,還未曾聽聞到的。佛陀!如果有人聽聞了這經法,而能信心清淨,那麼,他便有了悟實相的智能,應當知道這人已經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佛陀!實相即是非一切相,所以如來說以非一切相之本相,不執求、不住著,即名為實相。「佛陀!我今日能夠親聞佛陀講這部經典,能夠信解受持,這並不是難事,若是到了末法時代,最後五百年,如果有眾生,在那時聽聞這微妙經義,而能夠信心清淨信受奉持,這個人便是世上第一希有的人。為什麼呢?因為這人已頓悟真空之理,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的分別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四相本非真實,如果能離這些虛妄分別的幻相,那麼,就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的執著了。為什麼呢?遠離一切虛妄之相,便與佛無異,而可以稱之為佛了。」佛陀見須菩提已深解義趣,便為他印可道:「很好!很好!如果有人聽聞這部經,而對於般若空理能夠不驚疑、不恐怖、不生畏懼,應當知道,這人是非常甚為希有難得的。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他了悟了如來所說的第一波羅蜜,即不是第一波羅蜜,因六波羅蜜性皆平等,無高低次第,並沒有所謂的第一波羅蜜。五波羅蜜,皆以般若為導,若無般若,就如人無眼,所以,第一波羅蜜只是方便的假名而已。「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實有忍辱波羅蜜,因為般若本性,是寂然不動的,哪有忍辱不忍辱的分別?所以,忍辱波羅蜜也只是度化眾生的假名而已。為什麼呢?須菩提!我過去受歌利王節節支解身體,我當時,因得二空般若智,沒有我法二執,所以,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的執著。為什麼呢?當時我的身體被節節支解時,如果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的執著,便會生起瞋恨心。「須菩提!我回想起我在修行忍辱波羅蜜的五百世中,在那時,內心也無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等的執著,所以能慈悲忍辱,不生瞋恨。所以,須菩提!菩薩應該舍離一切妄相,發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不應該住於色塵上生心,也不應該住於聲、香、味、觸、法等諸塵上生心,應當無所執著而生清淨心。如果心有所住,便會隨境而迷,就無法無住而生其心了。所以佛陀說:菩薩不應該有任何事相上的執著,而行布施。「須菩提!菩薩發心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便應該如此不住相布施。如來說,一切相無非是邪計謬見、業果虛妄之假相,所以一切相即非真相,不過是因緣聚合的幻現而成,非有非空。又說,一切眾生是地、水、火、風四大因緣聚合而成,生滅變化,不應著有,不應著空,應無所執著。所以一切眾生即不是眾生。「須菩提!如來所說的法是不妄的、不虛的、如所證而語的、不說欺誑的話。「須菩提!如來所證悟的法,既非實又非虛無。須菩提!如果菩薩心裡執著有一個可布施的法而行布施,那就像一個人掉入黑暗中一樣,一無所見。如果菩薩心能不住法而行布施,就像人有眼睛,在日光下洞見一切萬物。「須菩提!未來之時,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從這部經信受奉行、諷誦受持,即為如來以佛的智能,悉知悉聞悉見這人,成就無量無邊無盡的功德。」“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早晨時,以等於恆河沙等身布施;中午時,又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夜晚時,也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如此一天三次布施,經過了百千萬億劫都沒有間斷過,這個人所得的福德,是難以計量。但是,如果一個人,他只是聽聞此經之經義,誠信不疑,悟得般若真理,發心依教修持,那麼他所得的福德,勝過以身命布施的人。又何況將此經書寫、受持、讀誦,為他人解說的人,他不但明暸自己的本性,更使他人見性,所得福德,就更加不可勝數了!「須菩提!總而言之,這部經所具的功德之大,不是心所能思,口所能議,秤所能稱,尺所能量的,它重過須彌,深逾滄海,不但功德大,而且義理深,是如來獨為發大乘菩薩道心以及發最上佛乘的眾生而說的!如果有人能受持讀誦《金剛般若經》,並且廣為他人說法,如來會完全知道此人,並眼見此人,皆能夠成就不可稱量、無有邊際、不可思議的功德。唯有這等具備般若智能,而又能讀誦解說經義的行者,才能承擔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家業。為什麼呢?須菩提!一般樂於小法的二乘人,執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對於此部大乘無相無住的妙義,是無法相信接受的,更不願讀誦,更不用說為他人解說了。「須菩提!般若智能在人人貴,在處處尊,所以不論何處,只要有這部經的地方,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都應當恭敬供養。應當知道,此經所在之處,即是塔廟,一切眾生都要恭敬地頂禮圍繞,以芳香的花朵散其四周,虔誠地供養。“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再說,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修持讀誦此經,若不得人天的恭敬,反而受人譏罵或是輕賤,那是因為此人先世所造的罪業很重,本應墮入三惡道中去受苦,但是他能在受人輕賤之中,依然不斷地忍辱修持,了知由過去惑因而造下惡業,今信受此經,由於信心清淨,便知惑業亦空,就可使宿業漸漸消滅,將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我回想起過去無數劫前,在然燈佛處,值遇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都一一親承供養,一個也沒有空過。假使有人,在末法之中,能誠心地受持讀誦此經,所得的功德,和我所供養諸佛的功德相較,我是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不及一,甚至是算數、譬喻所無法相比的。「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末法之中,受持讀誦此經,所得的功德之多,我如果一一具實說出,或者有人聽我說這些功德,其心會紛亂如狂,狐疑而不相信。須菩提!為什麼有人聽了會這樣心智狂亂呢?那是因為這部經的義理甚深,不可思議,所以持受它所得的果報也就不可思議。」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這時候,須菩提向佛陀請示道:「佛陀!善男子、善女人,已經發心求無上正等正覺,應該如何保持那顆菩提心?如何降伏那妄想動念的心?」佛陀了解須菩提再次啟請的深意,微笑頷首之後,以無上慈和的聲音說道:「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已經發心求無上正等正覺,應當如是發心:我應該發起無上清淨心,使眾生滅除一切煩惱,到達涅槃的境界,如此滅度一切眾生,但不認為有一個眾生是因我而滅度的。為什麼呢?須菩提!如果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分別,那麼,他就不是菩薩。為什麼呢?須菩提!實際上,並沒有一種法名為發心求無上正等正覺的。「須菩提!你認為如何?當年佛陀在然燈佛那裡,有沒有得到一種法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的?」須菩提回答道:「沒有的,佛陀!依我聽聞佛陀所講的意義,我知道佛陀在然燈佛那裡,只是了悟諸法空相,所以沒有得到一種法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聽完須菩提肯定的答覆後,喜悅地說道:「很好!須菩提!實際上,我並沒有得到一種法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的。須菩提!如果我有得到一種法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然燈佛就不會為我授記說:『你在來世,一定作佛,名釋迦牟尼。』正因為沒有所謂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可得,所以然燈佛才為我授記:你在來世,一定作佛,名叫釋迦牟尼。「為什麼呢?所謂如來,就是一切諸法體性空寂,絕對的平等,超越所有差別的執著。佛陀已證入此理,因此才名為如來。如果有人說,我得了『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實際上並沒有一種法,叫做佛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只是為了令眾生明暸修行的趣向,方便設有無上正等正覺的假名。「須菩提!我所得無上正等正覺,是虛實不一,不能執為實有所得,也不能執為空無,因為一切諸法萬象,無一不是從此空寂性體所顯現的,所以,如來說一切諸法都是佛法。「須菩提!所說一切法,只是就隨順世諦事相而言,就空寂性體的立場,一切萬事萬物,都不是真實的,以此顯發的事相,而立種種假名。「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回答道:「佛陀!您說過:『這高大健壯的人身,畢竟是個無常虛假的形相,緣聚則成,緣盡則滅,所以不是大身,只是假名大身而已。』法身無相,又哪裡有大小形狀呢?」「須菩提!菩薩也應當明白這些道理,如果作是說:『我當滅度無量的眾生。』他就不是菩薩。為什麼呢?須菩提!實際上沒有一個法名為菩薩,如果有當度眾生的想法時,就有人我的妄執,能度所度的對待,所以我說一切諸法,都沒有我、沒有人、沒有眾生、沒有壽者等四法的分別。「須菩提!如果菩薩作是說:『我當莊嚴佛土。』就不能名為菩薩,因為落入凡夫的我見法執。為什麼呢?佛陀說的,莊嚴佛土,並不是有一真實的佛土可莊嚴,只是為了引度眾生,修福積慧,滌除內心的情念妄執,而假名莊嚴佛土。「須菩提!如果菩薩通達無我的真理,那麼,如來說他是真正的菩薩。“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闡發了究竟無我的義理之後,才能見萬法如一,見眾生心如我心。「須菩提!你認為如來有肉眼嗎?」須菩提答:「有的,佛陀,如來有肉眼。」佛陀又問:「如來有天眼嗎?」「是的,佛陀!如來也有天眼。」「須菩提!如來有慧眼嗎?」「是的,如來具有慧眼。」「如來有沒有法眼?」「是的,如來具有法眼。」「須菩提!如來具有遍照一切十界的佛眼嗎?」「是的,佛陀!如來有佛眼。」「須菩提!你認為,恆河中的所有沙粒,如來說是不是沙?」「是的,如來說是沙。」「須菩提!如果一沙一世界,那麼像一條恆河沙那麼多的恆河,這河中每一粒沙都代表一個佛世界的話,如此,佛世界算不算多?」「很多的,佛陀!」佛陀又問:「須菩提!如你剛才所說,佛眼可攝一切眼,一沙可攝一切沙,在諸佛世界中的一切眾生,所有種種不同的心,佛也是完全知曉的。為什麼呢?因為眾生的心源與佛如一,譬如水流歧脈,源頭是一,心性同源,眾生心即是佛心,所以,如來能悉知眾生心性。但是,眾生往還六道,隨業逐流,遺失了本心,反被六塵的妄想心所蒙蔽,生出種種虛妄心念,這種種心皆不是真實不變的心性,只是一時假名為心而已。這過去之心、現在之心、未來之心,無非皆由六塵緣影而生,念念相續,事過則滅,這種種無常虛妄之心,是不可得的。“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須菩提!如果有人拿了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的話,你想,這個人以是因緣,他得到的福報多不多呢?」「是的,佛陀!這個人以是因緣,得福很多。」「須菩提!如果福德有實在的體性,那麼,我也就不會說得福德多了。正因為以不可得心為因,用七寶作緣,以如是因,如是緣,所以我才說得福德多。“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是名諸相具足。”「須菩提!你認為,佛可以從具足色身見到嗎?」「不可以的,佛陀!不應該從圓滿莊嚴的色身之處去見如來。為什麼呢?因為如來說過,圓滿報身,只是因緣假合的幻相,緣盡則滅,不是真實不變的實體,只是假名為色身而已。」「須菩提!可以從具足諸相中見到如來嗎?」「不可以的,佛陀!不應從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處去見如來。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所說的諸相具足,是性德圓滿而示現的幻象,是為了度化眾生才顯現的,並非真實的相貌,不過是一時的假名罷了。」“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須菩提!你不要認為我有這樣的意念:『我當有所說法。』你不可有如此生心動念。為什麼呢?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的念頭,那是毀謗佛陀,因為他不能了解我所說之故。「須菩提!一切言說是開啟眾生本具的真如自性,為了袪除眾生妄念,隨機化度,隨緣而說,何來有法?這種種言聲的說法,也只是一時的方便言語,暫且給它一個『說法』的假名。」這時候,深具智能的須菩提了解佛陀的深意,但又怕末世眾生聽聞無法可說,無說法者,這番言語,狐疑不信,於是,便請問佛陀道:「佛陀!將來的眾生聽了您今日『無說而說』的妙義之後,能生起信心嗎?」佛陀當下便斧底抽薪,破除弟子們對佛與眾生們的分別見,說:「須菩提!他們既不是眾生,也不能說不是眾生。為什麼呢?就法性空寂而言,他們也是佛,是尚未了悟真理的佛。佛也是眾生,是已悟道的眾生。但是,又不能不稱之為眾生,因為他們雖已經聽聞佛法,生起信心,但還未能悟道,所以於事相上說,稱他們為眾生。須菩提!從真如本性上來說,眾生即佛,原來沒有什麼眾生不眾生的,『眾生』也只是一時的假名而已。」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心有所悟,向佛陀說:「佛陀!您得無上正等正覺,是真無所得!」佛陀印可說:「是的,須菩提!不僅是無上正等正覺,乃至纖毫之法,我都無所得。得者,因為有失也,我本無所失,何來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名,指的是覺悟,自性,而非有所得。“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其次,須菩提!人不分賢愚聖凡,其真如菩提絕對平等的,沒有高下的分別,所以才名為無上正等正覺。只要眾生不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妄想分別去修持一切善法,那麼即可悟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所謂的善法,也不過是因緣和合的假象,怎能執為實有?修一切善法,不可著相,善法之名,不過是隨順世俗事相而言。“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如果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須彌山王作比較,有人用七寶,集滿所有的須彌山王,用來布施,這個人所得的福德,當然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有人只是受持讀誦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並且又能為他人解說,哪怕只有四句偈,他所得的福德,用七寶布施的福德校量,前者的布施福德,是百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甚至是算數譬喻所不能相比的。“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佛陀恐怕還有眾生以為他有眾生可度,所以特地再一次提出詢問:「須菩提!你不要說,我還有『眾生可度』的念頭,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呢?因為眾生當體即空,並無實在之相,如果我還生心動念,有眾生可度,那麼連我自己也落入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執著之中。「須菩提!如來所說的『我』,事實上是假相的我,是為了度化眾生,權巧方便設立的,但是凡夫卻以為有個真實的我,這都是凡夫執相成迷。「須菩提!其實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切凡夫都具有如來智能,凡夫與佛,本來平等的,所以凡夫並非凡夫,只是因為他一時沈淪不覺,隨逐妄緣,未能了悟生死,暫時假名為凡夫。“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可以從三十二相觀如來嗎?」須菩提自然知道佛陀這一問的深意,便從眾生立場所見作答:「是的,佛陀!可以從三十二相觀如來。」佛陀便接著須菩提的回答,一語道出「法身非相」的真理說:「須菩提!若能以三十二相觀如來,那麼轉輪聖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是如來了。」須菩提心有領悟,立即回答:「佛陀!如我解悟佛陀所說之義,是不可以從三十二相觀如來的。」這時候佛陀以偈說道:若有人想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此人心有住相,就是行邪道。“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佛陀一路破執至此,又怕眾生落入斷滅空見的陷阱之中,所以抽絲剝繭,好比一手推著,一手擋著,無非要眾生當下自悟。須菩提!你不要有這樣的念頭,如來不以具足相的緣故,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你決不可以認為,如來因不以具足相而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你如果生起這樣的想法,發無上正等正覺菩提心,就會說諸法斷滅,認為不須要有什麼善法的修行。為什麼呢?因為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于法不說斷滅相,不著法相,也不著斷滅相。“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若用滿恆河沙等世界的七寶來布施,所得功德,當然無法計量。如果明白一切法無我,皆由因緣所生,無有真實永恆的體性,由此了知無生無滅,不為外境所動,即與空性相應。內無貪念,外無所得,親證無生法忍,那麼,這位菩薩所得的功德要比七寶布施的菩薩更多的。「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諸菩薩是不受福德相的限制。」須菩提不解的問道:「什麼是諸菩薩不受福德的限制呢?」「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求生起執著。因為菩薩行利益眾生事,是發菩提心,而不是貪求福德,是利他而非利己。菩薩修一切善法,行六度萬行,不著相布施,心中並沒有計較福德的妄念,所以才說菩薩不受福德相的限制。“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須菩提!如果有人說,如來也是有來、去、坐、臥等相,這個人就是不了解我所說如來的深意了。為什麼呢?所謂如來者,實在是無所來處,也無所去處,所以才稱為如來。因為如來就是法身,法身無形無相,遍滿虛空,無所不在,寂然不動,哪裡還有來去之名呢?眾生所見的語默動靜之相,不過是如來的應化之身,應化身為隨眾生之機緣感應有隱有現,但是法身則恆常寂靜,從未有來、去、坐、臥的相狀。“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都碎成微塵,你認為這些微塵多不多呢?」「太多了,佛陀!為什麼呢?如果這些微塵眾,是實有恆常的體性,佛陀就不會說它多了。佛陀所說的微塵眾,實是緣生的假相,並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只是一個假名而已。「佛陀!如來說過,三千大千世界並非即是真實恆常的世界,也僅是一個假名而已。為什麼呢?如果世界是實有的,那就是一合相。如來說的一合相,也非實有,緣生則聚,分合離散,仍然不是實有不變的一合相,也只是緣散即無,一個假名罷了。」「須菩提!所謂一合相,沒有定相可言,本是個眾緣和合而有的,非空非有,如何可以言說?但是凡夫之人執著取相,貪戀執著有個真實的一合相。“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須菩提!如果有人說,佛陀宣說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真實的。須菩提!你認為這個人了解我所說的深意嗎?」「佛陀!這個人不曾了解您所說的深意。為什麼呢?佛陀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都是虛妄不實的,只是隨緣而設立的假名。眾生迷於事相為有,若能悟知體性空寂則無,不可於此四見,妄執實有。」「須菩提!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的人,對於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應該如實去知,如實去見,如實去信解,心中不生一切法相,而妄起執著。「須菩提!你應當知道,所謂的法相,並非有真實不變的法相,只是緣起的幻相,佛陀暫時應機說法的假名而已。“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須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滿無量阿僧只世界的七寶,以此為布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發無上菩提心,受持這部《金剛經》,哪怕只有四句偈而已,他能信受讀誦,且為他人解說,那麼,他的福德自然要過勝過行七寶布施的人。要如何為他人演說呢?當不執著於一切相,隨緣說法而如如不動。為什麼呢?因為一切世間的有為諸法,就像夢境的非真,幻化的無實,水泡的易滅,影子的難存,又如早晨遇日而失的露珠,天空將雨時的閃電,瞬間即滅。應作如是的觀照啊!」此時,佛陀說《金剛經》已經圓滿了,長老須菩提,及同時在法會聽經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的天、人、阿修羅等,聽聞了佛陀說法之後,深深的了悟,無不法喜充滿,一心信受奉行。.
- Dec 31 Sat 2011 21:35
聖嚴法師《怎樣才能成功》
聖嚴法師《怎樣才能成功》 聖嚴法師《怎樣才能成功》 作者:聖嚴法師人如果活在希望中,就能夠產生活力;如果活在絕望中,就很容易失去求生的意志。因此不管有沒有崇高的理想,‘希望’是人人都必須有的。多數人都有夢想、都有企圖心,不過,只有少數人能完成夢想、實現企圖,事與願違者比比皆是。有些人汲汲營營於名利的追求,然而命運捉弄人,意想不到的阻礙卻經常發生,於是便產生了‘求不得苦’。佛陀曾說人生有八苦,其中有‘求不得苦’與‘壞苦’;‘求不得苦’很容易明白,至於‘壞苦’的意思,是指即使求得自己所想要的東西之後,雖然很歡喜,卻無法永久保有它,這時就會感到煩惱痛苦。得而會失、成而會敗、起而會落,便是壞苦。曾經,美國有位獲得高額樂透彩金的男子,當記者第二天去採訪他時,他卻開始發愁,因為突然獲得這麼大筆的財富,讓他不知所措,擔心被搶被偷,竟然在攝影機前嚎啕大哭;之後,這個人便憂鬱而死。看來,即使一夜致富大有所得的人,也未必幸福。能不能成功,可不可以心想事成,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這跟各人所處的時空環境等條件有關。除了自己的條件與善根福德外,還需要機緣配合;也就是說,過去自己投入的努力及培植的善根福德,只是成功的‘因’;想要獲得成功的‘果’,仍需要配合時、空、人、事、物的外緣,若有外緣的配合,加上你自身屢世累積的福德為因,便能成功。例如,在需要你的機會中,你恰好出現,便能水到渠成;否則機會在你面前,你還再三猶豫,或者根本弄錯方向、緣木求魚,任憑你怎麼祈求,都是很難如願的。事實上,在每一個時代中的大多數人,聰明才智都是差不多的,卻是有人幸,有人不幸,成功的關鍵便在於能不能遇到機緣和把握機緣了。曾經有很多人問:‘像聖嚴法師這樣的人是如何培養出來的?’我在我的文章中也一再提及,我在青少年時代錯失很多就學的機會,即使出了家,也曾面臨無人接濟與流浪街頭的困境。能夠走到今天,是因為現在這個時代需要我、環境需要我,而我就把握機緣,配合時代,適應環境的需要,努力奉獻我一己的心力。我從未刻意要培養自己成就一番大事業,因為我知道,如果沒有時空環境的因緣配合,我可能只是一介老死桑下的凡僧而已。常言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環境不好、時機不對,走錯了方向、選錯了行業,可能都是成功的障礙。很多因素不是你自己能掌控的,也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因此成功的人,並沒有什麼好驕傲的;因為你的成功並不代表你有三頭六臂、有多少能耐,如果不是生長在適當的時空裡,你也不一定會成功。失敗的人也不必氣餒,不需要怨聲載道,應該在工作陷入低潮的時候,好好培養自己,等到機會來臨時,才有東山再起的資糧。而且,就算是一輩子都不能出人頭地,只要生活得身心平安,在自利利人之中度過一生,便是一個成功的人.
- Dec 30 Fri 2011 23:54
世上10座點綴都市生活的創意社區
世上10座點綴都市生活的創意社區所謂的社區,可以是幾戶相互比臨而居的人家,也可以是大面積的建築推案,也可以是獨棟的高樓大廈,無論是哪種,這種在都市中自成一格的城中之城,都再在刺激著各個建築師,帶領社區從建築的層面,昇華到美學的境界以及對生活品質的體會,下面10個創意社區,看了真的讓人好想住進去喔!三芝飛碟屋為各位大人物送上的創意社區第一砲就是位於咱們台灣三芝的飛碟屋,飛碟屋於1971年興建時,原本是要用來當成度假屋,之後廢棄了30多年,雖然最後還是難逃被拆除的命運,卻還是幸運的在你我心中保留了不少美好影像。中銀膠囊大樓專為單身上班族設計的東京中銀膠囊大樓,從外觀上看起來就像一個個堆疊上去的積木,積木中間鑲嵌著一個小圓窗戶,每個積木大小只有8呎x12呎x7呎,在這麼小的空間當中,要塞進去廚房、浴室、床鋪,果然是有點擠,也難怪最後也是只能晾在那邊供人參觀,而沒有人想真的擠進去生活,當地居民曾經請願要求拆除,但最後還是因為膠囊大樓在建築界、文化界中的重要性,而始終屹立不搖。由建築師Steven Holl一手打造的天空之城,將750間公寓、中央公園、旅館、學校、電影院及各式商店,巧妙的安插在22萬平方公尺的範圍之中,城中的每棟建築物都有20層樓高,並利用空橋串聯起來,其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這座天空之城能成為環保的城中之城,而位於社區地面下的地熱發電系統,也成功的為它摘下能源與環境先導設計(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金獎。 Mountain Dwellings位於丹麥哥本哈根近郊的Mountain Dwellings是BIG建築師事務所的作品,整片公寓就像蓋在一座人工山坡一樣,緩步而升,每戶人家在屋後還有座小花園,無論是種花種菜、運動休閒都方便,而且因為建築物的斜度,就算是住在下層,也不會被上面的鄰居看光光,在彼此比鄰而居的生活中,保留住必要的隱私。福建土樓這片位於福建省的客家土樓,圓形、方形的環狀造型,就像一座城堡一樣,從12世紀到現在,守護著城內的居民,除了靠著木門、鐵門防止外來的強盜侵入之外,六呎高的土牆也頗有「閒雜人等,禁止進入」的嚇阻作用,萬一真的遇到土匪來襲,城內的男人們會拿著槍,在位於高處的射擊孔就定位,捍衛自己的家園。.
- Dec 30 Fri 2011 23:54
驚艷絕倫!埃及最美艷的王妃
驚艷絕倫!埃及最美艷的王妃發現古埃及最美麗的王妃 她丈夫是古埃及歷史上最醜陋的一位法老,但她自己卻是埃及歷史上除埃及艷後克麗奧佩特拉之外最美貌的王妃——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8日報道,經過長達12年的辛苦研究後,英國考古學家日前宣稱,在埃及帝王谷一個墓穴中發現的無名木乃伊「年輕些的女人」,很可能正是古埃及歷史上最美貌的王妃———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肯那頓(也稱阿蒙赫特普四世)的王妃妮菲蒂蒂(Nefertiti)!該發現在世界考古界引起了巨大興趣。王妃雕像近乎完美 可上時尚雜誌封面 考古學家們的新發現 據報道,英國考古學家們這個突破性的新發現,是在獲得埃及政府的許可,對一具擁有3500多年歷史、被稱做「年輕些的女人」的神秘木乃伊進行詳細檢查之後完成的。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已對這具木乃伊的身份研究了10多年,但只是對該木乃伊的假髮和耳骨等進行研究。然而日前,在打開包裹這具木乃伊的古代亞麻布之後,考古學家們驚訝地發現該木乃伊———一隻斷裂的胳膊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彎曲著,這種彎曲方式,考古學家們通常只在法老或王后的木乃伊身上才發現過!科學家的研究考證 根據木乃伊的年代和其他研究證據,科學家們認為,這具神秘木乃伊很可能正是古埃及歷史上最美麗的王妃妮菲蒂蒂。研究小組主要成員之一、約克大學考古學教授瓊恩·弗萊徹對記者道:「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末期一個擁有巨大權力的王室女人,古埃及最美麗的女人妮菲蒂蒂,我們基本上認為———這就是她。」 據報道,古埃及麗人妮菲蒂蒂的木乃伊是在19世紀晚期,由一個法國考古小組在埃及帝王谷一個法老墓室中發現的。發現其他木乃伊 在該墓室中共發現了3具並排躺著的木乃伊,科學家將其描述為「一個年長些的女人、一個小王子、一個年輕些的女人」。一些科學家認為「年長些的女人」很可能是阿肯那頓法老的父親阿蒙赫特普三世的王妃、「一個小王子」很可能是阿肯那頓法老早逝的哥哥,但那「年輕些的女人」的真實身份科學家卻始終莫衷一是。1907年,在對「年輕些的女人」木乃伊拍過最後一張照片後,該墓穴隨後就被重新密封了起來。歷史上的妮菲蒂蒂 弗萊徹教授說,「對於埃及歷史來說,妮菲蒂蒂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因為她傳奇般的美貌;可以說,她也是人類歷史上為人們所知的最早的第一夫人,在公元前1352年到公元前1338年左右,她和她的丈夫阿肯那頓法老一起統治著埃及。有足夠證據顯示,在她丈夫死後,她又接著統治了埃及3年。」 據報道,在妮菲蒂蒂統治埃及之時,她下令建立多條貿易線路,並將海外的珍貴財寶運往埃及。在她統治之時,女人和男人一樣享有平等權,可以在集市上買賣物品,參加戰爭,獲得同等的工作報酬。歷史上最有爭議的一名法老 事實上,妮菲蒂蒂的丈夫阿肯那頓也是古埃及歷史上最有爭議的一名法老,在他統治埃及的時代,他全面地與過去的政治、宗教傳統斷絕了關係,不僅將原本的埃及多神教信仰廢除,改成只敬太陽神阿托恩;同時放棄舊都,遷至一個沙漠中的城市亞馬那,他的統治被稱做亞馬那王朝。然而,這個對千年傳統的背叛行為終究還是失敗了,阿肯那頓死後不久,這個王朝神秘地出現,又神秘地消失,阿肯那頓的雕像被毀壞,他的王名被後世祭師抹去,他一手創建的沙漠之都亞馬那也重新淪為一片沙漠。巨大雕像的外貌 尤其讓人困惑的是,這位法老一些劫後餘生留下來的巨大雕像,毫不遮掩地展示了他異常的外貌:狹長的腦袋與臉孔、厚唇、削肩、四肢細長、腹部如罐狀,迥異於之前的埃及法老講究英武健美的雕像傳統。由於他的長相實在與普通人「差異很大」,甚至招來一些後世研究者關於阿肯那頓很可能是「外星人」的揣測! http://tw.myblog.yahoo.com/abc3565158/article?mid=69&prev=70&next=68&l=f&fid=5.
- Dec 30 Fri 2011 02:01
酒店消費~妹正低消~拼業績!!! 醉後大丈夫(限)18禁/學生妹玩樂Cosplay洋溢青春的氣息
酒店消費~妹正低消~拼業績!!! 醉後大丈夫(限)18禁/學生妹玩樂Cosplay洋溢青春的氣息出來玩最主要的是開心所以我不會強迫各位朋友去哪些店而是問各位朋友今晚想怎麼玩 如果沒主意我再幫你決定我會比較建議大家能夠試試看各種不同的店一來可以做比較 二來可以提升經驗值沒有跨出第一步 就只能羨慕別人馬子比較正了先來探討"玩"這個字眼這只是個很簡單的人與人互動道理打從小姐看到你開始 你們就開始互相打量所以我們必須暫時收起我們的獸性那是最容易暴露我們動機的原始慾望我們給小姐的感覺是好的 自然她會為我們做很多事不是我比較有手腕 我只是比較了解女生的感受而已所以說擁有吃豆腐甲級的執照不是開玩笑的學習兩性之間的互動有助於你不用在玩的偷偷摸摸 因為你知道怎麼對付你家的神明你會發現你人緣變好了然後你就會說~靠~~我怎ㄇ以前都沒有發現!!有沒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那代表接通你的高層潛意識了快找個時間來酒店試看看吧~~需要格主教學請提早預約喔~~ ~晚安 各位大大.格主給的是服務...如不嫌棄..給我一個機會.讓我幫你們各位大大服務吧--絕對不一樣"同款著無同師傅"洽詢預約熱線:(包廂數持續減少中~請務必先訂~以免向耦)0922-425-109.
- Dec 30 Fri 2011 02:00
紳士新裝Aston Martin New Virage
紳士新裝Aston Martin New Virage●以新一代DB9為基礎●介於DB9與DBS之間的產品定位●強化的質感與奢華配備●國內售價 預估約1,600萬元●國內上市日期 2011/10●期待度 ★★★☆☆如果不說,讀者們可能會以為它是小改款的新一代DB9,但實際上在日內瓦車展現身的這部Virage卻屬於Aston Martin旗下一款新商品,介於DB9跟DBS之間的產品定位,提供多金紳士們一個低調又奢華的品味選擇。實際上不管是DBS或此次最新的Virage,它們的基礎都來自DB9,擁有Aston Martin全新開發的VH鋁合金底盤與產品走向,當然在外型設計上DBS擁有更加動感的專屬輕量化空力套件,而甫發表的Virage即便採用不同的車型名號,但看起來仍與小改款後的DB9雷同,主要將重點放在內裝質感與奢華風味的呈現。 .
- Nov 18 Fri 2011 01:28
鹿野的雨還是下不來
鹿野的雨還是下不來參訪鹿野高台詳細了解附近茶園景觀, 水保局的造景讓永安高台漂亮多了, 假日往飛行傘跳傘處的車流相當多,包括遊覽車。人總是喜歡往遠處看。 因為那有很好的眺望地點, 是當地一位茶農也是鹿野高台寶貴的資源。聽說鹿野以前有很多野鹿,所以才叫鹿野,可惜鹿野幾乎看不到會動的鹿, 只見有兩處雕塑的群鹿, 若能在旁種一些茶樹, 對鹿野的福鹿茶更具宣傳作用,一個地方不管怎樣一定要把當地的特色茶做出來。鹿野近來的茶樹因久旱不雨正直缺水, 當午天空打雷甚響, 很可惜雨還是下不來,茶樹要解渴 似乎又要等了!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Nov 18 Fri 2011 01:28
佛法山台南佛茶禪寺開幕活動
佛法山台南佛茶禪寺開幕活動【開幕活動行程】8/11〈六〉 19:30 佛茶飄香品茗論道--聖輪上師開示8/12〈日〉 9:00 灑淨 / 佛像金身安座開光及開示 / 「密教大悲觀音法」傳法灌頂 / 佛法山聖德雜誌讀者聯誼會 〈請於上午9:00到達結緣贈送聖輪上師加持吉祥寶物〉 12:00 身心靈饗宴--有機健康飲食品嚐會暨見證發表會 歡迎報名參加 〈上百到有機健康美食供現場民眾免費品嚐--請自備碗筷〉 下午 茶會 〈請自備品茗杯,品茗有機佛茶甘露〉【佛茶共修會】每週五19:30-21:30 恭請聖輪上師帶領大眾從「佛茶一味」中修習「禪淨密」法要,並開示經論,帶領大眾深入佛法心要,獲證無上菩提。【活動地址】 台南市林森路一段149號16樓之10【洽詢電話】 06-2360118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Nov 12 Sat 2011 23:02
蕭小姐的睫毛嫁接.接種(植)睫毛☆自然型☆~大甲小米?店造型藝術指甲
蕭小姐的睫毛嫁接.接種(植)睫毛☆自然型☆~大甲小米?店造型藝術指甲蕭小姐的80~90根自然型..韓式接睫毛.植睫毛(單根一根一根接) 植睫毛.接睫毛後的保養 當然正確的接睫方法也要配合正確的保養,才能維持的好維持的久,接睫毛的保養方法基本上,是以不要接觸到油性產品及儘量不要讓外力拉扯到睫毛為大原則,接完睫毛的水水請注意以下幾點:1. 剛植接完成的睫毛,二小時內切勿碰觸到水,前二天為黑膠定型期,儘量暫停游泳.蒸氣室.三溫暖烤箱等活動2. 卸眼妝時最好使用不含油性及酒精的清潔產品,或是使用棉花棒清潔眼皮,儘量不要碰到睫毛3. 可正常洗臉,但是不要揉搓眼睛,可避免睫毛脫落或變形,擦臉時用按壓的方法吸乾睫毛上的水份,不要用毛巾來回狂擦一通4. 避免把臉埋在枕頭裡的高難度睡法,因為這樣睫毛一直壓在皮膚上,不只容易變形,也會接觸到臉上的油脂5. 不要用手一直撥弄睫毛或揉眼睛,手上也是含有油脂的6. 不需擦睫毛膏或用睫毛夾7. 有睫毛歪掉或脫落一半的情況,請不要自己亂摳亂拔,這是造成真睫毛掉落最大的兇手,快回來找小米幫你處理 植睫毛.接睫毛會使真睫毛掉光光嗎? 每一個沒接過睫毛的水水,心裡最大的問題都是,接睫毛會不會讓自己本來的睫毛掉光光?這是大多數人心裡的疑問,事實上是不會的。小米要先讓大家了解毛髮的生長都有周期,周期是指從長出來到自然掉落的時間,以頭髮來說大概是2~ 5年,睫毛則是100天;也就是為什麼頭髮可以留的很長,而睫毛怎麼留也不會變成兩公分,所以睫毛生長期過後就會慢慢開始退化而脫落,所有的毛髮都是如此反覆循環,只是睫毛不像頭髮那麼長那麼明顯,所以比較不易察覺。小米的接法是一根假睫毛接一根真睫毛,接好後的睫毛根部不會有多餘的膠水粘在眼皮上,也不會與別根睫毛糾結在一起,植接上去的假睫毛會隨著真睫毛的代謝一根一根慢慢的脫落 ,或是時間久了假睫毛自然掉落,新長出來也是一根一根的長,維持毛髮本身自然的循環,是不會使您的自身睫毛掉光光的喔。完美睫毛全攻略(接睫毛篇) <轉載自時報週刊1502期修編>為了擁有一雙迷人的眼睛,女生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根據調查台灣女生每天平均要花上23分鐘在妝點自己的睫毛,包含了夾睫毛、戴假睫毛、刷睫毛膏以及卸除睫毛膏,也就是說,女人1年平均要花5天又8小時的時間與睫毛奮鬥,有些人為了效果更棒還要自己戴假睫毛,花費更多的時間,如果有更省時省力的方法該有多好?愛美的韓國人想出了接睫毛的方法,接睫毛就像接髮一樣,利用黏接的技術將假睫毛固定在真睫毛上,這個技術已經引進台灣有5、6年之久,韓式接睫毛使用的是質感較好的人造纖維,效果自然逼真也更柔軟。韓式接睫毛step1同樣先將下睫毛用透氣膠布蓋住,以免接睫毛的膠沾到,每次接都接一根,注意黏接時必須距離睫毛根部一段距離。step2看每個人的毛流不同,決定睫毛的接點,單眼皮建議在眼尾的地方加強,雙眼皮則建議加強在睫毛中央來強調眼型。step3全部睫毛都接好之後,必須在沾一層膠在黏接點處加強固定性。step4最後必須等待黏膠完全乾燥之後才能張開眼睛,才不會被黏膠揮發物刺激到雙眼。專業建議~建議想要接睫毛的人不要上眼妝去,因為接睫毛的過程中需要把眼妝卸除。接睫毛過程中建議戴著隱形眼鏡,可以隔離黏劑揮發時的刺激感,接完睫毛後不能刷睫毛膏,同時卸眼妝時要用棉花棒輕柔的抹去,避免過度拉扯睫毛,每天早上起床,準備牙籤將糾結的睫毛順開就好,千萬不要拿睫毛梳來梳,過度的牽扯都會讓黏劑鬆脫。接睫毛時,直的睫毛要選擇有捲曲度的假睫毛,捲的睫毛要選擇較直的假睫毛,使睫毛濃密而有層次感,睫毛較長的可以選擇長一點的假睫毛,睫毛較短的需要選擇短一點的假睫毛,才能夠黏附的比較牢固,想要卸除假睫毛時千萬不要自己拔,應該尋求專業人員以專用藥水卸除。寶貝妳的睫毛每天的刷、夾、甚至是燙睫毛、接睫毛,過度的刺激之下,睫毛也像頭髮一樣會受損,一般而言,睫毛生長期約為1-6個月,退化期約為2-3週,所以當生長速度太慢或提早掉落,甚至休止期太長都會讓睫毛無法長到應該有的長度,睫毛也會顯的較為稀疏,所以睫毛也需要特別的呵護,其中BUTYLAB以取自冬蟲夏草的睫毛生長促進因子來促進睫毛毛母細胞的活性,讓睫毛更牢固,植村秀睫毛修護凝膠則以由杏仁萃取的多重蛋白質配方,修復受損的睫毛角質層,I-Linma睫毛增長滋潤膠以維他命B5、K,複合A、B、E、F維生素及甘草萃取並含膠原蛋白、高分子膠、去離子水保濕因子,可以滋養毛根、增加睫毛彈性與強度、柔軟與亮麗。注意事項:上述文章提供參考,讓想要讓睫毛濃密又自然卻沒體驗過的水水,知道接睫毛是怎麼一回事大甲小米的店整體造型藝術指甲 -提供專業水晶指甲、手足保養、粉雕設計、指甲彩繪、甲片設計、光療凝膠、燙睫毛、美容護膚、接種睫毛,也提供整體造型的服務喔!大甲小米的店整體造型藝術指甲 ~ 大甲鎮東陽新村35-3號!大甲小米的店整體造型藝術指甲 ~營業時間早上8:00~晚間20:00(超過6點 請事先預約) 週日公休(陪陪家人)如有需要我們還是會前往服務滴大甲小米的店整體造型藝術指甲 ~預約專線 0926881130請水水們務必來電預約~才不會讓您久等喔!歡迎您的蒞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