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陸的民族主義情結因為比西方晚進入工業時代, 以農立國的中國, 一直都是被外國列強欺侮的對象.從十九世紀末, 全面以武力和經濟力對外發展的歐洲國家,不斷以船堅砲利, 吃定中國的積弱不振.尤其中國近代的發展, 大都集中在江南地區的經濟貿易往來, 在武器和工業技術方面, 遠遠不及西方國家.整個二十世紀, 中國的內戰也延緩了經濟和貿易上的發展.不管是軍閥相互傾軋, 或全面反抗日本入侵的戰爭, 還有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內戰;與此同時, 全世界也都開始全力建設, 發展自己的國家.一直要到八0年代鄧小平喊出改革開放之後, 中國才開始在經濟上慢慢起步.但從歷史上看來, 中國從來不是一個弱小的國家; 從漢唐打匈奴, 還有元朝成吉思汗的彪炳戰功.不知曾幾何時, 中國竟然變成如此弱不禁風, 每個國家都可以予取予求, 這對中國人來說, 是非常難以接受的.因此, 在經濟正突飛猛進的現代, 中國也開始發展許多民族型的工業: 自主生產的汽車, 腳踏車, 飛機, 火箭, 載人太空船..., 還有自主生產的各種民生用品, 從泡麵, 冷氣, 電視, 衣服, 應有盡有, 一應俱全.當然, 對一個發展完整健全的國家來說, 擁有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活經濟體系是必要的.尤其對鼓舞民心士氣, 發揚愛國情操, 有絕大的幫助.只是, 現代世界的經濟方式, 早已不是什麼都追求自主生產, 而轉向貿易.畢竟每一個國家的發展和資源都有強弱大小之分, 不可能一個國家的每一個產業都能有經濟規模和效益.而且國民本來就有用好吃好的權利, 那是他們的選擇.如果說國家不能提供他們最好的, 至少可以給他們選擇的機會.在中國大陸, 這類民族性產業的發展, 其實遠遠高於中國本身的發展強項.這是共產國家, 也是社會主義國家常見的現象, 卻是我們台灣很難想像的.政府和人民都會有意無意間支持屬於自己的商品, 只要是中國人都行.這裏, 我不是要分一個對或錯, 只是想強調, 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 是長久受美國影響的我們, 所無法想像的.而世界其他地區發展的經驗, 也很難輕易移植到大陸來.很多時候, 無意間的一個錯誤或不經心, 就造成很多人的過度聯想, 或者引起眾人的反感.最常看到的, 同時在台灣和大陸設有據點的商人, 為了在台灣標示自己的存在, 所以都在中國的菜單上將"中華民國"改成"中國台灣".這是為了避免激起大陸人的民族情感, 卻無意間被媒體報導, 而氣壞了台灣人.或者是, 產品的品質和價值感明顯不如國外的品牌, 但銷量上卻明顯佔了優勢.為什麼? 因為中國人相信, 購買本土品牌的產品, 就是支持中國人; 反之則是援外.在民族情感的訴求上, 中國生產製造的商品是佔有明顯優勢的.即使是台灣人在大陸製造的也算本國產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f71770 的頭像
    ff71770

    綠的傢俱

    ff717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